|
心若改变
|
|
|
|
作者:未知 来源:商业周刊 点击数:5279 更新时间:2006-11-04
|
|
「目标」、「热情」是点燃态度的火种 王侠军花数十天完成一件琉璃作品 王元宏夫妇的坚持创造「夏姿」品牌 二十年前,新竹竹堑是台湾玻璃工艺业最兴盛的地方,劳工便宜、交期快、复制能力强,让竹堑有接不完的国外订单,随便一个小工厂每月都捧一、两百万元的现金到银行存,当地师傅动辄有上亿的身价,但是同样的技艺、作品,马上被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学会,竹堑的风光不再。 琉园创意总监王侠军手中的玻璃与竹堑的玻璃原料并无太大差别,但是售价的差别却高达上百倍,王侠军的玻璃作品,定价从五千元到五十万元。竹堑的玻璃只能大量制造,任买主杀价,王侠军的玻璃却被世界博物馆典藏。其中的差别,只在于王侠军的出发点不同,「我一开始就想做不同的玻璃。」目标确立后,他以热情克服各种困难。 为了学玻璃的脱蜡铸造技术,王侠军花半年时间到美国学习,回到台湾才是真正受苦的开始。「用一个铁模子,就可以大量生产低价的玻璃摆饰品,良率高达九六%以上。」但是王侠军却选择用石膏做模子,每次只能生产一个玻璃艺术品的挑战,从选料、做石膏模、浇玻璃到退火,一件作品往往花费数十天的人力及心血,却没有成功的保证,「最后开窑的一剎那,有时看到所有的心血付之流水,真的很想哭。」他苦笑着说。 二○○○年,王侠军想要推出纪念千禧年的「千禧龙」,并接受预定,但是由于制作难度太高,良率不到四成,二千多件订单,直到二千年十月才陆续交货完毕,虽然赔钱,但是王侠军依然按承诺交货。如今,王侠军的琉园和琉璃工房,并列为国内两大琉璃艺术主要业者,今年营收达六亿元,这个资本额不高的行业,进入门坎却很高,不是因为技术门坎高,而是要有不断面对挫折的勇气,重启热情。 二十五年前,当夏姿服饰创办人王元宏、王陈彩霞夫妇就决定走自创品牌、改良中国服的路线,也让他们吃足了苦头。因为只要夏姿一推出新款服装,两天内马上被大厂拷贝,甚至在百货公司的专柜都摆得大又前面,夏姿则局促的侧身在后面的小柜。虽然面对不公平的竞争,王元宏夫妇仍不放弃当初坚持的态度。 为了让拷贝者知难而退,并与大量制造的成衣有所区别,王陈彩霞不惜赴欧洲选布料、在法国成立设计中心引进立体剪裁及最新设计,「刚开始时,法国的布商连布都不让我们看,因为台湾人实在太会抄袭了,后来看我们态度真诚,才少量卖给我们,现在双方一起合作开发各种新布料。」她微笑说。 「我希望客人穿上我的衣服,在每一个场合都是最独特的!」她骄傲的说。态度的坚持,让王侠军和王陈彩霞一开始的路比别人坎坷,但因为他们用心、比别人更体贴消费者,让他们在最环境艰难的时候生存下来,并且开始赚钱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下一页
|
|
|
|
|
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 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