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今天,我们靠什么连缀亲情
|
|
|
|
作者:未知 来源:未知 点击数:588 更新时间:2007-05-17
|
|
在亲情面前,我们有着同样的渴望和享受。无法想像,如果缺失了亲情,如果亲人之间形同陌路,如果没有了亲人的同甘共苦、同喜同悲,我们的家庭、我们的社会将会变成何种景象 如果说时下,一些家庭内的夫妻之间、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亲戚之间,那种将彼此连接为亲人的纽带———亲情正日趋脆弱、淡漠,算不算危言耸听? 据媒体报道,为“提醒”子女接老人回家过年,上海一家街道敬老院推出“不孝罚单”,对春节不接老人回家过年的子女收取一定金额的“罚款”,引得舆论褒贬不一。还有“空巢”老人在“子女探亲账本”上详细记录儿女回家探望的次数和时间,甚至设“子女探亲奖”,只为激励子女能常回家看看。更有黑龙江人大代表在走访了1万多名农村老人后发现,子女对父母视同路人不管不问的占30%,而这些老人的儿女生活水平至少高于父母几倍乃至更多。但在很多儿女看来,父母没冻着、没饿着,就是自己尽孝的最高标准。 此外,亲子鉴定数量逐年攀升,外遇、一夜情等冲击着传统婚姻关系,挑战着夫妻间的信任。更有个别夫妻,为了上岗、为了报销供暖费,不惜以假离婚示人…… 亲情,本是亲人之间最真挚、美好、温馨、绵长的情感连接。无论什么国度,无论什么社会制度,无论什么家庭形式之下,不分种族、民族、地域、年龄、身份、地位、贫富的差别,在亲情面前,我们有着同样的渴望和享受。无法想像,如果缺失了亲情,如果亲人之间形同陌路,如果没有了亲人的同甘共苦、同喜同悲,我们的家庭、我们的社会将会变成何种景象。 “爱亲者,不敢恶于人;敬亲者,不敢慢于人”。我们更担心的是,亲情的遗落会危及我们生命中的情感底线和人性底线。如果任由这种亲情冷漠的世风蔓延,谁又能保证有朝一日,我们不会面临某种不可想像的窘境而手足无措? 是什么让我们怠慢了亲情、遗落了亲情?有人也许会找出诸多无奈的借口。今天的我们当然不可能像祖辈那样,几代人不离一个小山村,为了求学、求职、谋生而远行,成了我们很多人的必然选择。空间距离的骤然拉大,于社会管理者而言,是人口流动的加剧、管理的复杂,而于个体生命而言,则会面临种种不适,包括亲情的调整。我们不甘于当自己终于不再为温饱发愁的时候,蓦然回首,却发现生活中浓浓的亲情已经遗落他方。亲情无价,亲情无形。因为它流淌于、弥漫于人的心灵深处,没有什么强力可以对它发号施令。一年没回家看望老人,警察不能把这样的儿女抓进监狱。法律也好、规章也好,可以引导亲情,但不可能强制亲情。 今天,我们靠什么连缀亲情?也许只能靠信任,靠责任,靠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之念,靠从孩童时起,我们所接受的耳濡目染、言传身教。如果我们每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、教导、示范、暗示和熏陶之中,有相当的信息是人之所以为人,理当珍视亲情,理当对自己的亲人心怀感恩,当我们在享受家庭亲情的同时,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、付出相应的努力,那么,我们相信,长大成人之后,亲情在每个人内心的分量会很重很重,甚至是其它东西所无可取代的。
|
|
|
|
|
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 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