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2日,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透露,今后我国将把“幸福指数”、“社会和谐指数”纳为新的统计内容。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,所谓“幸福指数”,就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,也就是幸福感。
“幸福”这样抽象的概念,竟然也可以用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?早报记者昨日独家对话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、总统计师胡品生解读统计“幸福指数”如何反映居民的幸福感。
焦点一:幸福如何统计
早报:把“幸福指数”正式纳入政府统计部门新的统计内容,预计还有多久?
胡品生:据我所知,早在去年,国家统计局下属的一家研究所就在开始进行“幸福指数”课题研究,目前还没有公布研究结果,具体好久研究完成还不清楚。根据今天国家统计局邱晓华局长的谈话看,我想这项研究应该比较成功。成果出来后,各省统计部门将会采用这套标准进行统计。
早报:看上去很干巴巴的统计数据,到底怎样反映出人们的幸福感?
胡品生:这是一个综合考量,国家统计局的课题研究中,将有若干个指标,比如人们的收入、生活水平、健康水平、人际关系、成就感,安全感、和对工作的满意度。根据这些问卷进行统计调查,综合计算得出一个人、一个地区人民的幸福指数。 焦点二:往往越穷越开心
早报:影响人幸福感的,哪些是重要的因素,是不是越有钱越幸福?
胡品生: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,肯定是直接影响人的幸福指数的高低。但是,金钱不是惟一的原因。过去民间有一些统计也反映,农村人的幸福感比城里的人更强。上面也说过,衡量人们的幸福指数有若干个指标,还要受到人的价值观、受教育程度、习惯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,这样考量下来,往往会出现越穷越开心的现象。
早报:官方做幸福指数统计的意义是什么?
胡品生:我们可以看作是对社会和谐程度的综合考量。于一座城市的居民而言,在评价城市的建设成效时,不管是切实可见的修路造桥,还是不可见只可感的教育医疗、城市治安等,最终都要归结到一个问题上:居民生活是不是变得更加幸福?正是从这个意义上,相比于其他各种统计数据,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指数能更鲜活地反映一个地区、一个城市发展的成就与不足。
[1] [2] 下一页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