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要打印的文件是:徘徊于二锅头和茅台之间

徘徊于二锅头和茅台之间

作者:黄义国    转贴自:未知    点击数:1308


    噬酒一年有余,时常辗转于二锅头和茅台之间。喝酒喝得多了,于是常有人将其引申至文化的高度。他们从酒身上找到了人的影子。儒家文化传承的今天,儒学中庸包容的态度将二锅头和茅台都文化了。

    有人只喝养身之酒,此人大致属于道家之列。有人逼着别人喝自己喜欢的酒,此人大致属于法家之列,有人喜喝低度温存之酒,此人大致属于儒家之列,我见酒就喝,我属于杂家之列。

    心情不好时,或与烂兄烂弟凑齐一桌,大家乐于脱掉衣服,光出膀子,大块地吃肉,大碗地喝酒,此时的酒,必要二锅头。因为大家知根之底,无需掩饰。想不庸俗都难。二锅头大致可归属于庸俗文化。一口下去,肝肠寸断,刚烈的酒性要让人狠着心肠才能将其咽下,喝二锅头不要品,一口灌至喉咙深处,感受它刮着食道在胃里燃烧的感觉,喝二锅头时,人们都绷直身子,面带凶相,声音也比平日里放大几倍,一改往日里温柔的态度,喝二锅头要用粗质的土碗,放碗时要尽量采用摔的方式,砸在桌子上的感觉,令人兴奋不已。喜欢二锅头,那是可以找到兄弟们当年惨淡时候的幸福。

     一不小心,沾上了茅台。茅台大都用于应酬,乳白的小酒杯里,可以感觉酒是粘的,透着绿荧荧的光,不可一口干完,要让酒在嘴里转上三圈,感染和挑斗你的每一个味蕾,那种甘、烈、温、香让人回味悠长。卷起裤腿来喝的方式总让人感觉不合时宜。此时的人们都较为绅士,哪怕周围没有女人。小口品尝,酒过三盏,大家都变得诗情画意,或是沉默忧郁。说起话来文绉绉的感觉,很有一番臭老九的味道。

    人就是这样,有时光着膀子,混入九流;有时衣冠楚楚,身居庙堂。

    酒是文化的载体,我是文化人,于是我选择喝酒,喝什么酒的人也反映着他的文化和背景。理想主义者专喝茅台,市井之人专喝二锅头。八十年代的人,被逼着什么酒都喝,时常徘徊于二锅头和茅台之间,这是一代人的悲哀。

    要适应这样的日子,甘当一个杂家。